紅色檔案是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和光輝成就的真實記錄,承載著黨團結帶領人民鑄就的偉大精神和寶貴經驗,具有重要的歷史憑證價值、教育文化價值、經濟社會價值。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要把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保管好、利用好,把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史記錄好、留存好”的指示批示精神,發揮“紅色檔案”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黨的光輝歷史和偉大功績的作用,全面提升檔案服務社會發展的水平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》《甘肅省檔案條例》等有關法律法規,臨澤縣檔案館面向社會各界開展“紅色檔案”資料征集活動?,F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:
一、征集時間
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3年10月31日止。
二、征集對象
社會各界組織和個人持有的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紅色檔案資料。
三、征集范圍
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,在臨澤縣行政管轄區域內形成的或與臨澤縣有關的紅色檔案史料;反映中國共產黨各個歷史時期在臨澤形成或留存的有關黨史人物、黨的活動和事件等具有歷史價值、紀念意義的各種類型、各種載體的檔案資料。
四、征集內容
(一)紙質類:記錄和反映不同歷史時期臨澤各級黨組織發展史、黨的運動史的志書、文獻、報刊、電報等資料;重大活動、重要事件、重大決策當事人、見證人、知情人或其親屬子女、工作人員等提供的手稿、口述資料、回憶文章、采訪記錄等。
(二)實物類:重要黨史人物、革命烈士、老紅軍、勞動模范等生平事跡、傳記、日記、筆記、著作、書信函件、獲獎證書和獎章、獎牌、徽章、胸章、肩章、紀念品等。能夠見證、反映紅西路軍在我縣重要事件、重大活動和重大戰役的武器、裝備、軍旗、獎旗、電話機、發報機等史料和文物,以及使用過的馬燈、衣物等生活類物品。
(三)聲像類:反映各個歷史時期、重大事件、重要人物的錄音、錄像、圖冊、紀念冊、圖片等。
(四)其他具有歷史價值和典型意義的紅色檔案資料,內容、形式不局限于以上三點。
五、征集要求
1.征集的檔案資料除原生電子文件外原則上應為原件,內容要客觀、真實,體現臨澤縣黨的建設發展歷程,載體形式可多樣,照片應為未經修圖軟件修改處理、壓縮的原始記錄,請附照片說明,說明包括拍攝時間、地點、內容、人物(重要人物請說明其在照片中的位置)、拍攝者等。
2.音視頻應播放流暢,畫面、音質清晰,主題突出,請附簡要文字說明,說明包括拍攝時間、地點、內容、人物、拍攝者等。
3.實物請附簡要文字說明,說明包括形成時間、材質、所有者等。
4.文學創作或藝術作品應為原件;數據來源須體現真實性、有效性。
5.所征集的檔案資料必須權屬明晰,不得侵犯第三方權利,不得違反法律法規。
六、征集方式
1.無償捐贈。凡自愿捐贈各類紅色檔案資料者,縣檔案館頒發《捐贈證書》。捐贈進館的檔案資料歸國家所有,由縣檔案館永久保存,捐贈物品一經陳列,將在展出說明牌上為捐贈者具名。
2.寄存。所有者不愿捐贈且個人保存困難的,縣檔案館可提供免費寄存服務,所有權歸寄存者。
3.復制。對確有價值而本人不愿捐贈、寄存,縣檔案館可采取仿真復制的方式征集。
4.錄制口述史。對各個革命歷史時期重要活動、重大事件,參加過革命戰爭、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戰爭、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、對越自衛反擊戰等有突出事跡的老兵、親歷者、見聞者或其親屬子女、身邊工作人員錄制口述檔案。
5.征購。具有較大社會保存價值但非國家所有的檔案資料,所有者愿意出售的,視檔案資料的具體價值,經專家鑒定、雙方協商定價,進行有償征購。
七、征集程序
1.申報:以實物的形式向縣檔案館直接申報(體積較大的檔案資料可提前預約工作人員上門登記、拍照)。
2.評審:縣檔案館將組建評審組對征集的檔案資料進行評審,符合館藏標準,縣檔案館將予以永久收藏。
3.頒證:縣檔案館為捐贈者頒發《捐贈證書》。
4.管理:對所有征集資料實物實行詳細登記,包括照片、征集時間、方式等有關檔案資料的詳細信息,并進行嚴格管理。
八、其他事項
1.捐贈者、寄存者須在提交物品時詳細注明姓名、聯系電話、通訊地址等必要的個人身份信息。
2.捐贈者、寄存者應保證所提交物件的合法性與公正性。
3.以捐贈、寄存方式被征集的各類檔案資料,原持有人享有優先查閱、利用的權利,并可對其不宜向社會開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意見。
4.以寄存方式被征集的各類檔案資料,所有權不變,寄存期間,縣檔案館可對所寄存的檔案資料進行復制、利用,并負責檔案資料的安全。
九、聯系方式
聯系地址:臨澤縣檔案館(臨澤縣濱河路79號)
聯系人及電話:張成旭 ?13993648948 0936-5521080
聯系電子郵箱:lzdaj@163.com
郵編:734200
熱忱歡迎有捐贈意愿的社會各界組織及個人來館、來電或來函聯系檔案資料捐贈事宜。
臨澤縣檔案館
2023年4月18日